(一)什么是调解?
当事人发生纠纷,在符合调解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申请调解。调解分为诉前调解和诉讼调解。
诉前调解即是指在案件进入诉讼程序之前,对相对简单的案件征得当事人同意后,由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或由人民法院委托社会人士,以调解的形式化解矛盾纠纷的一种形式。
诉讼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民事权益争议自愿、平等地进行协商,以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诉讼调解既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贯彻调解原则所进行的一项诉讼活动,又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解决民商事纠纷,结束诉讼程序的一种方式。
(二)哪些案件的民事诉讼必须经过调解?
调解作为一种解决纠纷的有效机制,贯穿在诉讼的整个过程,从诉前,到诉中,甚至是执行的时候。但是调解毕竟要在双方当事人的合意之下才可以完成,也即调解应该是建立在双方当事人自行启动的情况下。但是有一些案件则是法院主动启动调解过程,而且为法律规定所必须。主要有两类诉讼。
(三)金融机构不接受调解怎么办?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做出指示,明确提出“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金融机构越来越重视通过调解的方式来化解金融纠纷,调解是目前最有效解决金融纠纷的办法之一。作为金融消费者,有提交申请的权利,金融机构会评估是否接受调解,若金融机构有明确的拒绝理由,金融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合法合规渠道维权。
(四)怎样可以调解?
调解的第一步就是提交调解申请,由调解机构与被申请人确认调解意愿。被申请人接受调解,案件将进入受理排期阶段。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应按照协议约定履行,必要的,调解机构也会协助双方当事人在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30日内共同向调解机构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以赋予人民调解协议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一方不执行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让当事人无后顾之忧。
(五)哪些案件可以调解?
涉及平等民商事主体之间因金融业务产生的合同纠纷和侵权责任纠纷或其他民商事纠纷,与银行、保险、证劵相关案件。
(六)调解怎么收费?
调解不收取任何费用!